“小楼里的最美夕阳景 走进上海临汾路街道社区为老服务中心”
青岛新闻网社上海9月24日电(记者郭敬丹 吴振东)是一座4层的小楼,外观红色与黄色之间,院内绿意盎然。 在大楼内,老人可以吃三餐、锻炼身体、看书看报……这里是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阳曲路391的社区综合古老的服务中心。 该中心融合了社区膳食支持、老年人照顾、居家养老服务等功能,使老年居民能够在家门口获得方便、高质量的膳食支持、护理、医疗、休闲等综合服务。
早上7点半,记者走进这家旧服务中心一楼的玻璃房,看到已经有10位老人在排队选早餐。 碗柜里有肉包子、花卷、葱油饼、吐司、豆浆、白粥、豆花……“真好吃。 ’临汾路居民袁小瑛今年70岁,是老服务中心忠实的“粉丝”,她早上包了两包肉包和豆花,带回家和老伴一起吃饭。
“上了年纪,脚很痛,腰痛,煮饭力不从心,有了这里的辅食,我们可以吃得很舒服。 ”袁小瑛说:“过年的时候,这里很喜欢烤蹄子头发、排骨、四喜面筋等。 ”。
“辅食是临汾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核心功能,街道两个老年服务中心累计辅食为60岁以上户籍老人制作1万张以上,每天花费1100多名客人。 ”。 临汾路街办事处主任徐健告诉记者,截至2019年底,街道60岁以上户籍老人占户籍人口的比例达到42.72%,表现出老年人多、纯老家庭多、困难老人多等优势,养老服务诉求也日益凸显。 每年在第一、第二社区综合老服务中心开设街道闲置资源“腾笼换鸟”,不断提供完善的老公共服务。 除供餐外,还为老人服务中心设立了中医保健室、康复室、浴室,读书室是为老人们组织书法、阅读、编织、插花等活动而设的。
“家有老,有宝”照顾老人是我们的责任。 ”。 老服务中心餐厅负责人董棠说,餐厅为老人准备饭菜时,会观察少油、少盐、少糖,菜也会变软。
将来老服务中心的老人作为自己的家人,是员工的共同感受。 怀着这样的心情,临汾路街道又建立了“车轮上的食堂”,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快递服务,并对外汇局费用给予一定的补贴。
95岁的李筱妹对此赞不绝口。 “我一日三餐都靠他们。 周围的老伙伴也说很好。 ’董钧棠对这位老人很熟悉,管她叫“老娘”。 他和李筱妹说:“等你100岁生日,我给你做个大寿桃! ”我答应过。
徐健介绍说,为了进一步扩大社区膳食支持服务的覆盖面,街道也在积极探索引入社会力量。 目前,位于街道北部的新建辅食正在试运行中,该辅食由街道经营20多年的餐饮公司提供服务,街道邀请第三方判断辅食运营情况,复印件包括食品安全、人员管理、消防安全、居民满意度、疫情防控等方面。
记者了解到,从旧服务中心到旧公共房间安装电梯,从帮餐到就医,临汾路街道不断健全“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基础、机构结合补充、医养”的养老服务结构,目前,柯 另外,积极推进“适龄性改造”,对老年独居老年人、生活困难老年人进行厨房、卫生间等改造,开展“扶一扶”工程,为80岁以上的老年人安装卫浴扶手等。 (参与采录:施钰)
免责声明:南亚报业网汇集了全国高质量的优秀网站推荐给网民,给站长提供免费网址目录提交收录的一个窗口,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