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讲堂发挥大作用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荣昌经验”
曹清尧在小院讲述了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小院居民讨论乡村振兴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人心、扎根习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础思想政治事业的迫切需要,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望的战术之举。 重庆市荣昌区紧紧抓住学习推进,贯彻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任务,依托新时期文明实践中心,牢牢抓住群众的想法,在群众家门口开设“小院讲堂”,组织志愿者开展理论, 讲科学技术,讲健康,讲典型,讲“七讲”志愿者服务,老百姓懂,仔细听,记住。 输送习大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千户,搭建连接创新理论和人民群众的桥梁,使党的呼声响彻基层,使党的关怀温暖基层。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如何解决基础推进缺乏吸引力、群众参与意愿不高等问题,如何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文明素养,如何推进群众,贯穿教育群众,服务群众 经过深入调查,征求了许多意见,荣昌区发现有可以聚集群众的地方。 那是大众旁边的农家小院和小区楼院。 无论工人、农民、教师、学生,小院都是大家每天的归属,在这里挪桌子、摆几张凳子就可以开课,三五个人也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这里可以比较有效地缩短与群众的地缘距离,拉近干燥群的心理距离 2019年初,荣昌区在昌元通开展“小院讲堂”试点工作,得到大众普遍欢迎,更在全区全面宣传。
第一种方法
实现从“上来”到“送去”的完整驾驶系统。 以群众诉求为出发点,进一步延伸触角,推进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通过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前进到“最后一百米”,重点处理谁与群众不便的问题 一是建立“四级”的商业体系。 在建设区级新时期文明实践中心1个、镇街级新时期文明实践所29个、村(社区)级新时期文明实践站167个的基础上,以相对集中的庭院为中心建设小院实践点384个,“区、镇(街)、村(科) 各小院选出群众中有威望、有能力、有意愿为小院服务的院长1名,小院委2-3名成员,收集群众诉求,协调实践站,开展小院活动,使群众能够在家门口参加新时期文明实践活动。 并且,为了加强统一,在全市率先设立副处级机构——区新时期文明实践指导中心。 二是建立“四级”志愿者系统制度。 建立志愿者培训基地和志愿者活动孵化基地,成立专业化志愿者队伍1支,部门和城镇分队33支,村(社区)小队152支,小院支队384支,注册志愿者13万人,为新时期文明 特别是小院支队,全体队员来自小院、来自群众,不仅可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不出院”收集群众的诉求。 新的思想和政策听起来“不出院”。 大众身边的事情可以用“不出院”来处理。 三是确定“四必接”的运行体系。 采用“每周访问一次,每月活动一次,每季考核一次”的方法,实现“大众点单小院必接、小院报单实践所必接、实践所报单实践所必接、实践所报单中心必接”,做好“自己能做的事、通常几个事项(站)
开展“七讲”活动,实现从“被询问”到“自愿来”的转变。 以“小院礼堂”为主阵地,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对象,构建“党员干部、骨干人员、专家、先进典型、普通群众”的志愿者队伍,精准对接群众诉求,做到大众化、精准化、针对性化“ 是党员干部讲理论。 全区党员领导干部都以志愿者身份,下沉服务,进入“小院礼堂”开展推广,参与度达到86%,并广泛吸收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党员干部为志愿者,为群众所喜爱的趣事、地方特色金钱 二是骨干人员谈政策。 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建立教师资源库,推进数据库,入库民生、医疗、文化等方面的骨干人员,基于群众订单,拥有较好的送餐服务,最低生活保障、就业、贷款等优惠 第三,专家讲法律。 区政法部门组织“法润棠城”志愿者,将法律送到村社,送到农家,为大众宣传法律知识,增强大众学法、理解法、用法意识。 四是专业技术人员讲技术。 建立区、镇(街道)两级专家库,包括农业生产、创新创业、卫生健康、心理健康、互联网等方面的志愿者,通过集中授课、交流研讨、现场教育等方法,推广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耕作技术、农村电气 第五,医疗专家谈论健康。 组成医务人员志愿者队伍,进村为农村老人、妇女、儿童开展上门服务,免费体检,推广健康生活习惯,改变农村不良生活习惯。 第六个是先进的经典故事。以喻茂坚陈列馆、红色房屋、张培爵纪念馆、铜鼓镇革命英烈园为新时期文明实践中心的现场教学点,讲英雄故事、家风故事。 定期开展“清洁户”、“身边好人”、“文明户”等先进典型评选,通过“小院讲堂”讲述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事感动身边的人,用身边的人引导大家做身边的事。 7是普通大众谈论变化。 每个人发挥群众力量,动员群众出来,干起来,制定文明条约,挖掘小院精神,构建小院文化,开展“邻里守望”、“牵手关怀”等志愿者活动。 大众走进“小院礼堂”,讲述身边的一些变化,邻里互助、守望相助、患难与共形成良好的氛围,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探索创新,实现从“让我做”到“让我做”的转变。 动员各方力量,充分整合资源,通过“引、治、联”的有机融合,探索基础创新的快速发展之路。 一是树立“十指连心”,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全区推进“十指连心”密切联系群众六大制度,采取市管理领导要领上访、部门干部定期上访、街道干部普遍上访、村社干部经常上访的方法,收集群众诉求。 “白天干部下村,群众外出工作。 的干部回城、群众下班回家”的时间差问题,21个街道全面推行值夜制度,确定街道区管理干部人均每周值夜3天,各职工安排1/3街道其他干部参加值夜,成为“小院礼堂” 开展“100名干部入职”活动,选派中层及以上干部按规章纳入工业公司,帮助公司处理快速发展中特别是全面企业活动恢复运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提高公司快速发展信心。 党员干部不仅用“十指”敲老百姓的房子,还处理群众和公司的心事、烦恼、心事,敲老百姓的心门。 二是完善的“三治融合”基础性管理机制。 进一步深化“小院礼堂”载体,整合组织、推广、政法、司法各方面基层管理的业务要求、项目资金,探索小院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的基层管理体系,推进新型农村自治小院的建立。 全区培养“三治融合”新型乡村自治小院96个,广顺高瓷村入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富街道通安村等49个村入选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通过连点片、连片成面,全面提高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奠定了乡村振兴战术的坚实基础。 三是走“志智双扶”脱贫之路。 “小院讲堂”起到扶志、扶智的作用,在处理实际问题中融入感党恩思想的政治教育。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开展政策推进与合作。 根据贫困群众的生产诉求和生活实际,发掘开展技术培训和就业指导脱贫中的先进典型,以讲故事、讲变化等形式,依靠抛弃群众等重要思想,实现“让我脱贫”向“让我脱贫”的转变
建立保障机制,实现从“暂时解决”向“长期管理”的转变。 建立“小院礼堂”管理制度,出台赞扬激励办法,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从制度上保障新时期文明实践的运行,处理管理漫长、长远的问题。 是完善的管理制度。 发布《荣昌区新时期文明实践“小院讲堂”工作方案》,区、镇(街)、村(社区)三级书记下沉“小院讲堂”开展志愿者工作,设立统一管理流程,建立常态化工作体制,为“小院讲堂”工作完成任务。 二是提出认可的激励方法。 制定《荣昌区志愿者认同激励办法》,从表彰名单、公共服务、政策保障三个方面对志愿者进行激励,结合自身实际,结合“村头”EC平台,在线创建“文明实践兑换超市” 并搭建文明实践点和无担保贷款互通平台,向观胜镇银河村等7个实践站授信1000万元,比较有效地增强了志愿者和群众的积极性。 三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区财政每年补助6000人以下的村(社区) 1万元,6000人以上的村(社区) 1.5万元,作为“小院礼堂”的事业经费。 并以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社会采购等方式,补充职工经费,通过多方保障,使志愿服务长期持续下去,确保常态长期化。
初步效果
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群众思想觉悟比较有效地提高。 全区在农户小院和城市楼院设立线,建成“小院讲堂”384个,向21条街道、152个村(社区)投放在线广播477套,累计开展理论推广5000余场。 “小院讲堂”以群众能够理解的语言、最接地气的事例、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群众感到党的创新理论平易近人、可学习,增强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可、思想认可、理论认可、感情认可,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 例如,远觉镇的高观音村地处偏远,由于地理位置和多年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大众信奉迷信,制约着村庄的迅速发展。 通过开设“小院讲堂”,大众改变了观念,将土寺拆除改造成了“自觉广场”。 现在这个广场已经成为这个村子新时期文明实践的新阵地。 荣昌城乡结合部的建设,是几十年来难以处理的大难题,从去年开始,在四个重点地区、群众集中的庭院开设了“小院讲堂”,选择了比较专业的志愿者和身边的典型,绿山河无非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
密切群众联系,党组织凝聚力不断提高。 民意零距离、干部群面对面,共同寻求快速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描绘出和谐的“最大同心圆”。 全区4000名党员干部志愿者出机关门,敲农家门,2000名机关干部出机关门,敲公司门,1.6万基层干部出办公室,敲人民门,听群众呼声,诉公司诉求 带领10万群众积极参与联战疫情、洁净家乡等文明实践活动,荣昌区“十指连心”密切关联服务群众六大制度,评价“2019民生示范工程”,得到中央党建事业领导小组肯定。 党员干部志愿者进入百姓之门,谈论百姓,帮助百姓已经是常态。 照原样,海棠北苑原是安置室,人员结构多而繁杂,居民素质参差不齐,不时发生养鸡、种菜、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 通过去年全区率先开设“小院讲堂”,小院群众积极参与“七讲”文明实践活动,参与小院自治,开展典型评选……不仅小院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小院更是得到了提高,集中了向善、美的正能量。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小院28名志愿者自发站出来,每天轮流守护小院,开展疫情普及、排查、物资输送等志愿者工作。
处理了群众的实际困难,人民的幸福指数继续提高。 “小院礼堂”起到了与群众紧密联系的作用,“老小区大幅度提升”、“农村旧房屋改造”、“照亮群众归途”等群众瞩目的民生工程相继落地,备受群众赞誉。 全区共组织了755项志愿服务活动,调拨资金3000万元,处理群众生产生活问题4039件,解决邻里矛盾2546件,帮助青少年实现微愿650件。 将大众关注的老小区、农村危旧住宅等问题纳入民生项目,投资7.5亿元,改造老小区298户、农村危旧住宅9827户,处理了群众最担心的事情,小礼堂促成了大事件。 国务院表彰荣昌区为“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积极有效的地方”。 例如,像昌原那样,白象社区农资企业家属院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 小区年久失修,没有专家管理,没有庭院坑洼,电线、网线等线路在房屋外围和庭院交错空,特别杂乱。 “小院礼堂”在收集群众投诉时,了解居民投诉,将投诉名单提交实践中心,荣昌区委第一负责人亲自负责“大幅度提升旧小区”,在该家属院率先尝试,进行旧小区改造示范,年内298个旧小区的 荣昌区安富街通安村三崇堂大院凝聚着57间房屋,这些房屋大多为砖石结构,年代久远,已有百多年。 由于年老失修,房屋破旧,污染设施不完善,人居环境极差。 在得知这一指控后,根据该院的具体情况,荣昌区进行了农村旧房的维修。 老百姓说:“院子变亮了,花开了,日子变好了,心美了。” 今年5月5日,荣昌被国务院表彰为“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积极有效的地方”。
构建联合建设联合办学格局,市民文明素养明显提高。 通过“小院礼堂”,全区评选全国道德模范徐前凯、全国最美基础高中毕业生杨媚等国家级先进典型7名、“重庆市道德模范”等市级先进典型68名,推广威望、可靠、率先的新乡贤267名。 开展“十阻十倡”,形成小院文明公约167个,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163个,处理农村一点群众“爱面子、摆舞台、比等级”的费用陋习。 实施“城乡三清”行动,开展“比荣昌清洁”的人居环境整治、“美家美户姐妹合作”家庭收纳整理等活动,推动保持清洁整洁的习惯。 推进工作依法办案,处理问题用法,化解矛盾依法执政,引导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运用纪念馆、英烈园、陈列馆,建立村史馆、院史馆,推进“党史、传乡史、立乡贤、树乡风”,推动市民道德水平、文明素养的提高。 在喻茂坚纪念馆的新时期文明实践点举办家风讲堂,弘扬喻茂坚的德廉家风,每年吸引4万名参观者。 全市最先集中处理老地下党员及其遗孀生活居住地的红房子,开展红色故事会,老党员讲革命故事,追红色记忆等活动90期,播出红色电影50余场,接待区内外参观者80次,6000余人。
带动群众增加收入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增强。 “小院讲堂”将战胜贫困运动,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邀请654名技术人员进入“小院讲堂”,走进农田地头,进入互联网,指导农村产业快速发展、农业技术培训、销售产品1000 处理群众生产快速发展问题,处理400多个问题,256个技术问题,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105个。 带领2000多名群众增收致富,帮助527户贫困者脱贫,不仅让群众头脑富裕,还丰富了口袋,更加坚定了实现中国梦的信心。 今年,荣昌代表重庆作为非要点区县之一接受了国家扶贫攻关调查,完成了优质调查任务,全区6947户脱贫家庭100%对扶贫工作人员非常满意,这与“小院讲堂”发挥的作用密切相关。 例如,吴家镇双流村是通过种植增收的蔬菜村,蔬菜栽培技术和销售妙方一直是村民最大的诉求。 双流村邀请蔬菜科技专家大院志愿者到“小院礼堂”,对比之下教授莲白、黄瓜、茄子、番茄、草莓等蔬菜和水果的栽培技术,将网络直播直接搬到大棚,推动大众网络直播销售。 今年,该村蔬菜年产量2万多吨,年产值3200余万元,年人均收入近2万元,58户贫困家庭实现了脱贫。
实践的启发
党的创新理论核心是凝聚民心,建立同心。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核心任务是推进习大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 在职工的推动下,聚集群众,诱惑群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培养群众的理想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重要任务。 在“小院讲堂”的“七讲”文明实践志愿者活动中,用大众能理解的语言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接受“天线”和“地气”,才能真正让大众坐下来、理解和聆听。 在不断的推进诱惑中,凝聚民心,同心,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人民至上,服务人民是基础。 我们党来自人民、路由人民和服务人民,远离群众就失去了生命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的事业主体是群众,对象也是群众,力量的源泉更是群众。 要深入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就要走新时期的群众路线,聚焦群众诉求、有效指导,努力落实小处,建立群众思想、感情的纽带,寻找认同感、群众利益的交汇点,促进群众参与,诉求、群众诉求
从实际出发,准确对接是关键。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做法,多次从实际出发,比较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推广群众最想听的文案,开展群众最热衷的活动,说明群众最想学的知识,群众最需要的萨 如何达到这样的效果,防止“大而全”“眉目胡子一撮”的志愿者活动,从群众实际出发,收集群众诉求,分类策划项目,多次大众化、形象化地开展服务,成为公众诉求。
动员各方面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是保障。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必须建立比较有效的运行机制,科学统一调配资源,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入文明实践,才能形成文明实践的强大力量。 “小院讲堂”从成立伊始就重视群众参与、资源融合,小讲台、小故事、小民讲述的都是大道理,推动了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气。
免责声明:南亚报业网汇集了全国高质量的优秀网站推荐给网民,给站长提供免费网址目录提交收录的一个窗口,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