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禁带手机入校 亡羊补牢也好”
教育部最近发出通知说,中小学生几乎不能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虽然有些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但许多人深表认同,有些父母认为教育部的措辞应该使用“禁止”而不是“大体上不能”。 面对鱼龙混杂的移动网络世界,许多生活被手机绑架的成年人希望孩子不要像自己一样“手机控制”。
其实,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并不是新规定。 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8个部门发布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确定“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教室”。 教育部重申了这项规定,证明了要彻底改变中小学生在校园里过度使用手机的状况并不容易。
事实上,许多国家已经立法禁止未成年人携带手机进入校园。 例如,法国从去年9月的秋季学期开始,禁止3岁到15岁的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 澳大利亚许多公立小学实施了手机禁令,以减少网络欺凌和学生不必要的疾病。 我国还没有对中小学生在学校采用手机问题的立法,这几年全国两会和地方两会正在进行相关讨论。
有人认为,手机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电子保姆”,深深地嵌入到孩子的娱乐和学习等各个方面,不太习惯没有手机的生活。 但是,冷静地想想,这不正是大人向孩子投射出自己深陷的“新闻不安”吗?
对孩子来说,与同学、家人、师长、自然和现实的社会生活面对面的信息表达是最大的成长。 浏览人类文明精华的书,才是最好的养分。 手机对青少年学生来说不是“刚需”。
相反,青少年过分依赖手机的结果不胜枚举。 例如,偷游戏,刷手机,分散注意力。 例如,网络新闻鱼龙混杂,孩子缺乏识别能力,容易跑偏。 在以往的例子中,患有严重近视、睡眠障碍、抑郁症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有沉迷于手机的疼痛历史。
手机当然不是洪水猛兽,采用手机并不必然引起上述问题。 但是,手机是工具,掌握它还是被奴役,对使用手机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对青少年学生来说,手机的潜在危害是现实的。 我们不能等着发生严重的问题。 另外,我很后悔当初没有锁定“潘多拉之盒”。 那样的试错价格太高了。
必须努力不让校园生活被手机支配,也要戒掉教育中的“手机依赖症”。 因此,教育部也规定,学校不能使用手机做作业,也不能让学生使用手机做作业。 这样的要求是必要的。 毕竟,在限制学生采用手机的同时,手机不能成为完成教育和作业的工具。
当然,我们也不能期待“禁止的话就会变成灵”。 最有用的约束是发自内心的赞同。 对父母来说,以身作则,诱惑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很重要的。 否则,就会出现“在校内不用,在校外疯狂使用”的问题,可能会让未成年人为使用手机而头疼,也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危害很大。
免责声明:南亚报业网汇集了全国高质量的优秀网站推荐给网民,给站长提供免费网址目录提交收录的一个窗口,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