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报业网免费收录优秀的网站,为了共同发展免费收录需做上本站友情链接,才会审核收录,不做链接提交一律不审核,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收录必看!!!

  • 收录网站:199
  • 快审网站:8
  • 待审网站:24
  • 文章:30176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江门五邑:名报人、名记者之乡”

“江门五邑:名报人、名记者之乡”

文章来源:中国小康网 发布日期:2021-05-12 04:12:02 浏览:

新闻记者张玉荣实习记者柯深镕五邑是著名侨乡,还是名新闻人、名记者之乡?

近代以来,许多先人漂洋过海,在异乡做梦。 他们向家乡积极传递新知识和新思想,中西方文化在这个家乡激烈交融,海外盛行的新闻文化也扎根于侨乡。 这里产生了30多位耀眼的知名新闻人、知名记者,在中国信息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21届记者节到来的时候,接近他们,再次感受前辈的荣耀和梦想吧。

据考证,世界首部中文日报《沙架免度新录》祖籍由广东开平的司徒源创立。 《沙架免度新录》的英文名称为chinesedaily news (曾被译为《中国日报》),这是中文出版物名称中首次出现daily news。 这是16开2版的中文日报,毛笔楷书刊刻,文案通俗。 该报第一版的复印件主要报道当地唐人(华侨)的信息,参考英语报纸抄译各地的信息和美国政府的相关信息、法令等。 第二版介绍列车、轮船的出发时间和时间,刊登其他商业广告。

“江门五邑:名报人、名记者之乡”

当时美国华侨还很少,识字华侨更少,报纸发行量有限,经费不足,所以该报在美国西海岸出版停刊三年,但仍作为世界第一家中文日报载入信息史册。

祖籍是来自新会的伍廷芳,中国自费留学第一人,他开创了近代中国人中文日报的先河。 1858年,他刚满16岁,和朋友在香港创办了《香港中外新报》(简称《中外新报》),为近代中国人辩白了中文日报。 伍廷芳留法,清修法律大臣,草拟刑法,开创中国法律新纪元。 武昌起义时,他首倡清帝退位,被推举为议和代表,曾任司法总长、外交总长等职。

“江门五邑:名报人、名记者之乡”

伍廷芳

《香港中外新报》于1858年在香港创刊,最初为2日刊晚报。 1864年改为日刊,用4张白色报纸逐一印刷。 该报每天开4张张,是中国最早采用西方报纸形式编排的报纸。 及广告多来自香港英文报《开刺西报》,小部分来自《京报》。 栏目中有《京报全录》、《羊城信息》、《中外信息》等,偶尔也有评论和翻译,重视商品行情,广告约占篇幅的三分之一。 印刷另一个货物价格船期的一页,命名为“行情纸”,附在报纸上。 首次乘坐的费用是每年3元。 该报在香港、澳门、广州等地发行,最多超过1万册,于1919年停刊。 该报是历经前后61年,香港创刊最早、早期影响最大的中文日报。

“江门五邑:名报人、名记者之乡”

伍照出生于1868年台山县(今台山市)四九镇下坪双潮村的农户。 1881年,他和表哥一起去了美国华侨集中的旧金山。 他大学毕业后,在同乡伍于衍、伍时雨等人的支持下,于1899年5月2日在洛杉矶创办了《华美新报》,专心于信息事业。

伍盘照

1900年2月,为了更好地发挥报纸的作用,将报社迁往华侨众多的旧金山,将《华美新报》改名为《中西日报》,从社长身上实践了社会教育华侨改良的理想。 《中西日报》文案充实,弘扬祖国文化,深得华侨心,是美国较早的华文报纸。 伍盘照为了在孙中山推进革命真理,在《中西日报》上免费印刷民主革命家邹容着的《革命军》11000册,从公堂中分送了美国、南洋各地的华侨,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

“江门五邑:名报人、名记者之乡”

五邑报人中,不能不提的重量级人物是维新变法运动的杰出代表梁启超。 梁启超是中国历史上作为政治家从事新闻活动的第一人,利用报纸进行舆论推广是他一生政治活动的突出优势和特点。 他这么大规模的东西在中国政海曾经掀起巨大的波澜,尊敬他的人称赞他为“舆论傲慢”,讨厌他的人诅咒他为“文坛野狐”,他自己是言论界、思想界的陈涉(即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字涉)

“江门五邑:名报人、名记者之乡”

梁启超的新闻活动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新闻高潮,立宪派领袖梁启超在此次新闻热潮中独领风骚。 他一生创立并主笔的报纸不胜枚举,最重要的是《时报》、《清议报》、《新民丛报》。 《新民丛报》在历史上留下的最大贡献是让马克思的名字首次出现在中国人面前,梁启超把马克思称为社会主义泰斗,预言社会主义将在20世纪的世界中强大起来。

“江门五邑:名报人、名记者之乡”

梁启超的政论所代表的时务文体,自由放任,不拘一格。 它不仅风靡一时,而且对辛亥革命时期乃至“五四运动”以后的文风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开创了一代人的文风。 这就像《时报》问世,一时风靡国内,几个月销售到万余部,中国有报纸以来,举国上下,喝狂泉一样。 ”。

陈少白,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报业第一人,主持了多次笔战。 陈少白创办的《中国日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第一家机关报,他沿着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去世时人们给他传达的挽词是“也是天民先知”对他一生最好的总结。

1869年8月27日,陈少白出生于新会县外海乡(今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南华里。 1897年,陈少白发表《东亚共同要旨》一文,认为洋洋洒洒4000余字,中国要快速进步,取得革命成功,“必须以文字为内容”。 1899年,孙中山派遣陈少白到香港创办革命机关报。 1900年元月下旬,陈少白服部次郎的假名,创立了《中国日报》,担任该社长和总编辑。 该报提倡“教国保民”、“复兴中国”,然后直接刊登革命党起义的文报和新闻,在提倡民主思想、推翻满清统治方面,起到了革命的喉舌作用。

“江门五邑:名报人、名记者之乡”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许多五邑籍的新闻人和记者茁壮成长,他们满腔热血地投入信息事业,以笔为荣扬正气,心血来潮留下著华章,在信息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迹。

沙飞,人民军第一位专职信息摄影记者,留下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宝贵影像。 沙飞,本名司徒传,开平县赤坎人,1912年出生。 1931年高中毕业后,开始了摄影。 1937年,聂荣臻司令将俘获敌人的德国魏尔脱摄像机交给沙飞录用,任命为军区摄影记者。 这样,沙飞成为了人民军队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位摄影记者。 他拍摄的八路军铁骑通过平型关,八路军在喜峰口战斗,夺回察南蔚县,夺回浮屠峪等,记录了抗战初期八路军敌后的战绩。 1938年6月,白求恩大夫来到晋察冀边区,沙飞拍摄了白求恩大夫在战火中为我军伤员多次手术等珍贵镜头。 之后,白求恩大夫在临终前写了遗书,谈到了他的“把照相机丢进沙子里”。 1939年2月,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推进部设立信息摄影科。 这是中国人民革命摄影事业的正式机构,沙飞担任了科长。 1942年5月2日,晋察冀画报正式宣布成立,沙飞被任命为报社主任(社长)。

“江门五邑:名报人、名记者之乡”

白求恩大夫在战火中为我军伤员做了多次手术

长期从事中国信息摄影史研究的蒋齐生认为,沙飞在中国现代摄影史上有六大功绩。 一、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旧中国,提倡摄影“为社会中青服务”,把摄影当作改造现实的武器。 二、最早到达敌后,作为八路军士兵,通过拍摄向全国和全世界报道八路军最初敌后根据地的抗战实况。 三、最初创立了使照片成为我们党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四、我军第一本革命摄影画报《晋察冀画报》,以此为中心,最早为中国人民培养和树立了革命的摄影战士队伍和摄影制版力量。 五、为党和国家拍摄、积累和保留了一整套反映中国华北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史进程的珍贵底片。 六、模范地结合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和摄影实践,为新中国的摄影界创立了新的风气和新的以前的传入。

“江门五邑:名报人、名记者之乡”

吴恒,恩平上凯冈村民。 1936年,吴有恒赴香港参加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华南区总部工作人员,同年秋天,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底,吴有恒在延安担任中国共产党事务研究室研究员,之后在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4月,出席党的“七大”。 1948年,吴有恒奉调到粤中区就业。 1949年初,粤中纵队成立,吴有恒被任命为司令。 他率领部队创立了粤中游击队根据地,部队也迅速发展到一万五千多人,配合南下大军解放了粤中地区。

“江门五邑:名报人、名记者之乡”

吴有恒创作的长篇小说《山乡风云录》

解放后,吴有恒历任中共粤中地委书记、粤西区党委秘书长、广州市委秘书长、广州市委书记。 业余,当时从事地下工作和游击斗争的丰富经验,经常浮现在吴有恒的脑海里,经常震撼着他。 于是他创作了大型戏剧《山乡恩仇记》,并在广州造纸厂公演。 然后,写了长篇小说《山乡风云录》,在《羊城晚报》上连载。 之后,由此改编的粤剧成为广东重要的剧目。 1963年,他写了几十篇杂文《榎荫杂记》并陆续发表在《羊城晚报》上,展现了文艺创作中多方面的才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吴有恒先后担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羊城晚报》总编辑、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广东分会主席、广东信息学会会长等职。

“江门五邑:名报人、名记者之乡”

吴冷西,原名吴仕占,广东新会古井镇文楼村民,1919年出生。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41年9月,他协调了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担任国际版编辑、主编、国际部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吴冷西出任青岛新闻网社总编辑,1951年12月出任青岛新闻网社社长。 1957年6月,他担任《人民日报》主编兼青岛新闻网社社长。 1964年7月兼任中共中央推进部副部长,1972年恢复在人民日报的事业。

“江门五邑:名报人、名记者之乡”

吴冷西主持《人民日报》工作时,邀请了知名作家担任《人民日报》特约记者,支持他们深入大众,采录报告文学作品,在报纸上发表。 方纪的长江行系列报告书、郭小川的《小将们挑战》、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黄钢介绍李四光的长篇报告书等,对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吴冷西领导青岛新闻网15年来,不断扩大、加强、完整、改进向中央领导提供信息新闻的事业。 除《参考消息》、《参考资料》和《内部参考》外,还按时间顺序创新和改进了一些具体方法,一日三参,国际内参,发表参考要闻。

“江门五邑:名报人、名记者之乡”

许实,笔名微音,祖籍开平月山,1919年出生。 其实从事信息事业60年,笔耕不辍。 解放前,他在东江纵队《前进报》、北江支队《抗战报》从事编辑工作,并在越南堤坝地下党创立的《中华报》中撰写社论。 被勒令回国后,他曾在中共中央联络部担任研究员,不久后被送往马列学院学习学习并调到青岛新闻网总公司担任广东分公司副社长,曾任《南方日报》副社长。

“江门五邑:名报人、名记者之乡”

许着评论集《微音》

1980年《羊城晚报》复刊后,许实担任副总编辑、总编辑。 他以“微音”为笔名,为《羊城晚报》头版有名的信息评论栏“街谈巷议”写了23年的评论。 这些评论、评价、赞扬、降级。赞扬和热烈,降级和痛切。 快鞭进去,树上三分。 在实际讲述写“巷话”的体验时,“报纸要‘揪住’网民,必须先和他们沟通。 他们爱什么,讨厌什么,有什么意见,有什么困难,他们就想买你的报纸,读你的复印件。 ”。 像他这样的网民“交心”报纸的发行,文章的理念和实际行动,赢得了网民的尊重。 因此,当时的《羊城晚报》大流行,洛阳报纸价格昂贵,不到五年,发行量从复刊时的20万册上升到170万册,创造了奇迹。 很多网友读了他的复印件,很尊敬那个人。 他的笔锋经常带有感情,他的感情和民众冷暖一样,他的评论文比药辣,说话比刀快。

“江门五邑:名报人、名记者之乡”

谭文瑞,1922年出生,祖籍新会,毕生从事信息事业。 谭文瑞在天津、香港《大公报》担任编辑、特派记者。 1950年,谭文瑞进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就业。 抗美援朝期间做过战地记者。

在《人民日报》40多年的时间里,谭文瑞先后担任编辑、记者、评论家、国际版主编、国际部主任、副总编辑,编辑数千个版面,撰写和审查了包括社论、评论、专论、着作、通讯在内的数千篇稿子,其中

1956年,谭文瑞开始用《池北偶》的笔名写政治讽刺诗。 当时他在《人民日报》上编辑国际信息版,有时看到国外的信息就即兴写讽刺诗,从此走上了写政治讽刺诗的道路。 当时,欢笑与谩骂经常与国外丑态恶变相比,没有触及国内的黑暗面,因此在1957年反右时逃过一劫。 文化大革命后,由于对社会歪风邪气、腐败行为深恶痛绝,使得讽刺前线无法指向国内的丑恶现象和各种弊病,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 从此,他写讽刺诗的主题素材在国内国际上兼具。 他的讽刺诗经常被分发华君武、丁聪、方成等著名漫画家,并以分发诗的形式在全国各大报纸杂志上发表,受到网民的欢迎。 对于家乡的报业,谭文瑞在1986年《江门日报》创刊时,他特意联系了书法家并为之题名。 2009年,他被江门日报社聘为特别顾问。

“江门五邑:名报人、名记者之乡”

江门五邑报人、记者辈出,他们以新闻人的使命为职务,以房子的命运为主题,笔耕不辍,批判时代的缺点,传达思想文化。 他们推动了中国现代化探索前进的步伐,也推动了中国近代报业的迅速发展。 第21届记者节到来的时候,让我们再次向五邑前辈致敬!


免责声明:南亚报业网汇集了全国高质量的优秀网站推荐给网民,给站长提供免费网址目录提交收录的一个窗口,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