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疫情“摁”得快 给战“疫”启示多:与“火眼”核酸检测实验室总指挥 《生命密码》作者尹烨博士面对面”
北京的疫情“压榨”很早,给战争带来“瘟疫”的启示很多
与《火眼》核酸检测实验室总指挥、《生命密码》作者印第安纳波利斯博士会面
16人的煤气室排列整齐,壮观,穿着防护服的“全副武装”实验者有时出入。 过道里堆满了纸板箱,里面装满了仪器、试剂、防疫物资。
针对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疫情,不久前,新冠肺炎疫情“武汉保卫战”立下战功,“覆盖”全球疫情自主研发的核酸检测设备和诊断试剂,覆盖百个国家和地区的深圳华大基因“临危受命”,武汉、深圳、 在北京大兴体育中心建立了第八个气膜版“火眼”核酸检测实验室——世界第92个“火眼”核酸检测实验室,明显提高了北京核酸检测能力,截至6月30日完成了约100万份样品的检测.....。
目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形势持续良好,但放眼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累计确诊病例已突破1000万例。
《火眼》为什么是“空下降”的北京? 北京疫情防控进展会带来什么启发? 全球确诊病例突破1000万意味着什么? 应该如何看待人与自然、人与微生物的关系? 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普通民众该怎么办? …。
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最近与“火眼”核酸检测实验室总指挥、华大基因首席执行官、科普著作《生命密码》的作者印第安纳波利斯博士进行了三个小时的采访,并就“生命密码”听取了他的讲话。
构筑“水库”,应对核酸检测“洪峰”
问:“火眼”怎么说“空下到北京了”?
答:我们是应北京市和国家卫健委的要求紧急增援的。 我和华大集团董事长汪建老师于6月20日晚抵达北京,不到3天就在大兴体育中心建成了包括9个气膜室的“火眼”实验室。 因为样本量太大,后来把一些搬到了北京,增加到了16间。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单体核酸检测实验室: 16个船舱,每间船舱占地75平方米,日设计通量单管检测达10万人,根据“五混一”混合检测,日最高可检测50万人,北京“应检测”。 我们明白为了应对核酸检测的“洪峰”正在建造“水库”。 在这一过程中,北京市、大兴区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 建设“火眼”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需要大量的电力,因此必须统一消防、警备、物流等问题。
首次“对抗”了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新发现的病原体
问:正如我刚才所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单体核酸检测实验室。 这到底是“喜”还是“悲伤”?
a :最近,网络上不是很流行段子吗? 北京人见面不是说“吃了吗”,而是说“得到核酸了吗”? ”。 积极地看,这次疫情是难得的生命科学大科普机会。 如果说约100年前人类对病毒不了解,在一定程度上用“群体免疫”和隔离阻断的方法对抗西班牙流感,那么100年后的今天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战斗,就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新发现的病原体。 这是全民对生命认识的教育过程,是科普过程。
换言之,这次疫情当然是“瘟疫”、灾难,但从人类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对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理解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什么是基因、核酸、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理解生态、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我们任何物种都不能轻视”
问:从事基因组学研究10多年。 人类和新型冠状病毒都是由碱基构成的,现在这个细小的病毒竟然对人类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你认为生命不微妙吗?
a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 地球的年龄约为46亿年,从化石证据来看,生命起源于30亿多年前。 最初的生命其实是一段核苷酸。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多到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从无性到有性,生命在不断地进化。
这几年,我们一直被打脸。 新冠这个简单的病毒可以这样操纵人类这个拥有最高智能的生命。 生命本身是由生命的密码,也就是基因控制的,所以我们任何物种都不能轻视。 另外,也不能高估人类。 这就像我们打动物的手,有大象、狮子、老虎、豹子、老鼠,老鼠能压制大象,下东西,环扣,最后形成大循环,人类就是这个大循环,只是生态链上的一点。
“我们被冠状病毒‘绊倒’了三次”
问:这其中有“人生观”的问题吗?
答:是的。 人有智慧,就容易傲慢,自己什么也做不了,以为人能定天,主宰万物。 但是,我们发现人类基因组中有30亿个以上的碱基对,但是在过去的17年中,给只有约3万个碱基的冠状病毒“绊倒”了3次:第一次是2003年的sars病毒,第二次是年的mers病毒,这次是covid-19。 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付出了很高的防控价格,疫苗的开发也在艰难的爬坡过程中,必须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核酸检测能力,一些国家直到今天还没有像样的生物安全实验室。
我们必须考虑如何与微生物相处,如何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相处。 人类可以改造自然,但在自然面前必须谦虚,毕竟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 过去提到“天人合一”,至少在生态环境中实现了可循环、可持续、快速的发展,人类与自然应该“和平共处”。 这是这几次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给我带来的思考。
“有多少人为了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价”
问:这次新型冠状病毒不到半年就席卷了世界,你怎么看?
答:有人说,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对于这次疫情,a国犯的错误b国再犯一次。 个别国家从一开始就轻视敌人。 包括个别发达国家在内,应该强制普及口罩。 新冠首先通过飞沫传播。 为什么不戴口罩呢? 多少人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价?
人类在17世纪后半期开始认知细菌,到了今天细菌出现了耐药性,发现耐药性的研究受到了世界的关注。 这证明了人类和微生物之间的交往还处于很低的阶段。 也就是说,我们可能无法摆脱微生物的动乱。 或者,微生物中肯定有不断闹事、带来瘟疫的“过激派”。 过去带来瘟疫的可能是细菌和寄生虫,但这几年来最大的病毒。 人类最近半个世纪遭遇的病毒除冠状病毒外,还有禽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等。
“对自然界的干扰,现在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问:仔细想想,确实近年来各种病毒引起的问题似乎层出不穷?
答:我们研究过这个问题。 背后有三个深刻的问题。 第一,我们真的不了解自然。 总是打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随意进入深山老林乱砍滥伐,在这个过程中打扰不可打扰的古代微生物,它可能跨越了物种的屏障。 对人类自然界的阻碍,现在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其次,人类人口密度从未像今天这样高过。 今天世界上有几十亿人。 这在一个世纪前是无法想象的。 一点国家的城市化率达到了70%到80%。 这意味着大家都集中在一起生活、工作、社会交流、学习,传染病的传播可能很快就会发生。
第三,没有历史阶段。 像今天这样交通很方便。 交通手段的便利大大加速了微生物的传播。
“只有世界统治,这次疫情才能平息”
问:您如何看待这个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的全球肆虐?
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分国家,不分种族。 我们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加更紧迫的内涵,快速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建设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 今天,任何国家自己控制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都没用,只有世界控制,这次疫情才能平息。
从基因、人类敏感性来看,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不是国与国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是种族与种族的竞争,而是人类与病毒的竞争,是人类与时间的竞争,必须集中全人类的智慧与力量。
换言之,高通量测顺序、规模化核酸检测等好技术不能只普及到发达国家,或者说不能普及到中国这样制造业比较强的国家,我们必须更加关注发达国家和地区,其能力不足 我们必须明白,如果这些国家的疫情得不到控制,世界就真的无法治愈。
“高级技术必须接地”
问:华大为什么能在短短几天内建成历史上最大的单体核酸检测实验室?
答:我认为有几个因素重叠。 做实验室比较容易,慢慢做也比较容易。 但是,一个人很多,又要求马上建设,不容易。
事实上,这是华大基因创始人在成立之初就强调的大科学、大平台、大目标造成的。 华大基因成立是为了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从一开始就追求远大的目标。 所以华大在明确战术时,总是首先考虑技术普及率和可达性有多大,一个技术最大的失败不是实验失败,而是技术出来了老百姓用不上。
高级技术必须接地。 在过去20年的快速发展中,我们不仅掌握了自主设备和诊断试剂,而且大幅降低了基因检测、核酸检测的价格,利用国内强大的工业体系,具备了快速工程化的能力。
“雷神火神和方仓,必须火眼相助”
问:可以谈谈武汉战“疫情”的经历吗?
答:武汉“封城”的第二天,汪建老师带队逆行回武汉,到达武汉后意识到当地核酸检测能力不足。 他抵抗非典的退伍军人知道在新传染病、未知传染病的初期,病原和治疗方法不明确时应该做什么。 也就是说,是为了切断感染源,切断传递路径,保护易感者。 所以,首先必须尽量检查。 当时叫做“饱和”检查,也就是今天叫做“应检查的检查”。 二是“隔阳”隔离阳性感染者。 第三个是保阴。
当时建立了雷神山、火神山,也提出了方仓的概念。 我们认为应该有一种“雷达”来尽早发现感染者、患者。 也就是说,要通过检查精确分类治疗,预防胜于治疗。 那时,我们顺口说:“雷神火神和方仓,必须用火的眼睛来帮助。”
“火眼”实验室“能辨别的不仅仅是新型冠状病毒”
问:科学的防治、正确的措施、正确的措施的前提是否被正确识别?
答:首先需要精确的预防,然后精确的检查,最后需要精确的治疗。 我们还是要把工作放在精确的检查上,一定要前进关口,疫情初期进行隔离是第一位的,进行精确隔离的关键是识别那些人应该隔离,那些人不应该隔离。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借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火眼金眼》来形容核酸检测实验室的作用。 “火眼金眼”可以判别“妖魔”,实验室可以判别病毒。 强调这不仅是新型冠状病毒,还可以判别所有因果关系已确定的病毒、遗传疾病。 检测到通量上升,老百姓很快就能得到结果,恐慌情绪下降。 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必要贯彻检查。
“逼近”气膜版“火眼”实验室
q :气膜版“火眼”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答:在武汉战争的疫情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如果建设固定实验室的话肯定不行。 这个必须建设。 那个也必须建设。 哪里有那么多施工队建设? 这就是为什么应该成为移动实验室的原因。 但是,如果将实验室放入集装箱,一方面会受到车宽限制,另一方面通量有限。 这必须让我们想到更快的可移动方法,使之成为负压,可以用货机运输。 正好同济大学的专家在建一个小的膨胀隔离室。 我们合作,构想并开发了现在的双层膜、赵州桥这样的拱形支撑结构、能够实现负压的气膜版“火眼”实验室。
哈尔滨疫情时,我们迅速建成了气膜版“火眼”实验室,6个船舱,每天可检测1万人,至今已运行50多天。 目前,我们正在非洲的加蓬、贝宁建设这样的气膜版“火眼”实验室。
过去,都是序章。 华大基因创始人从一开始就有大工程的思想,大工程是为了处理使用基因技术造福人类的大目标。 于是,华大从各地募集了1000人,筹集了约1亿4千万元的物资。 这包括2000多台设备、各种试剂和个人防护物资等。 截止到6月30日,进行了约100万人的核酸检测。 其次,我们希望开始更快的检查,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诉求。 我们还希望以更普遍的价格惠及人民。
“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与人类长期共存”
问:这两天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确诊人数突破1000万人。 什么意思?
答:第一,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与人类长期共存。 人类必须把病毒作为客观存在的一部分,并与之相协调。 第二,国家公共卫生行业有些短板,还没有做得特别。 发达国家容易傲慢,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容易能力不足,包括各种混乱的认识,各种谣言。 所以在疫情前期,我基本上一天写了辟谣文案。 其中的一句话是,什么比瘟疫传播得更快? 传言。 谣言引起了心理恐慌。 面对这样的公共卫生危机,人类还没有做好准备。
“这是有趣的数据”
问:很多中外专家也像你一样,评价新型冠状病毒与人类长时间共存,对普通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长时间戴口罩吗?
答:病毒必须寄生,不会杀死宿主。 流感病毒理论上有很多家型,每年重复一次,人类只能与其共存。
历史上最厉害的病毒是天花,通过打疫苗,在一定程度上人类消灭了天花,送来了“瘟疫神”。 由于流感病毒的高致死者主要是低免疫者,因此通常需要每年在流感季节前接种疫苗。 新型冠状病毒现在病死谱的第一位是老年人,特别是老年男性,所以将来的防控措施重点必须保护老年人。
这几个月还有另一个有趣的数据。 突然发现许多国家呼吸道病毒感染者大幅减少。 我想是因为戴着口罩。 为什么做手足口病检测的企业发现没有病例? 学校没开学,孩子不凝聚就不会突然发生手足口病。 这说明加强公共卫生对预防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特别建议尽早进行环境监测. "
问:下一次疫情如何快速发展? 冬天会有第二次疫情吗?
答:很多人问我接下来会怎么样。 现在的天气毕竟很热,很多研究副本也表明湿冷条件有助于病毒的生存。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必须准备迎接秋冬季节的“二次打击”,特别要注意人口密度高但医疗资源不足的城市的突然发生。 我特别建议提前做好环境监测、预警工作。 以前发现患者后就在寻找环境,这次新地疫情发生后,发现环境采样后被大量污染。
如果能够定期对农业贸易市场、冷库、海鲜市场的空气体、水、物体表面进行采样监测,有望一发现蛛丝马迹就马上将其扑灭,切断传染源,将许多疾病抑制在萌芽。 建立“前哨”站,搞好环境核酸样品监测,提前报警,是防止大于治疗的体现,有助于尽快识别、阻断传染源。
基因测序仪是生命的“显微镜”
问:这个建议很好,但是怎样才能提高操作性呢?
答:我们已经和多个cdc (包括几个机场、高铁站)达成了协商类似的合作,建立了环境采样系统。 例如,如果在距离高铁站1米到3米的地方设置几个采样点,就会像空空气净化器的元件那样,测量元件上的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然后
形象地说,基因测序仪是生命的“显微镜”,不是直接看形状,而是通过“阅读”序列,不仅可以知道你是如何成长的,还可以知道它是如何构成的。 我相信,如果将这种环境监测与公共医疗系统结合起来,人类至少对环境的认识、对疑难病症病原的初步判断,在相对的心中可能只有几个左右。
北京的疫情“‘控制’非常快”
问:你经历过武汉战“瘟疫”吗? 这次参加北京战“疫情”,你怎么看首都的防控措施?
a :我觉得不太一样。 武汉战“疫”的时候,大家都处于恐慌状态,第一是武汉的感染者基数太高。 那时,所有检查的背后都有一条命。
此次北京新地聚集性疫情越来越集中在丰台、大兴等区,多区基本无病例。 经过武汉战“疫”,大家都做好了准备,核酸检测供应能力提高了,新闻化体系也完善了。
总体来说,北京这次疫情防控在反应速度、组织效率等方面稍有裨益。 总体上控制得非常及时。 “按”非常快,没有形成二次或三次扩散。 我们也充分感受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实践。 很荣幸。 我们不仅是证据者,也是实践者。
"论文跟上了,但科学普及还没有跟上. "
问:从事基因组学研究10多年,为什么把科普视为公益,不仅在app上开设科普音频节目,还连续出版两本《生命密码》,称自己为科普从业者?
答:技术最大的失败是,这个技术出来了,老百姓用不上。 那么技术的普及应该具备那些要素呢? 第三,一是价格控制,第二是渠道可以做,第三是认识正确,不神化,不妖魔化的技术,要知道技术的有用性,就必须认识到局限性。 最后要让大家买单,认识正确很重要,要认识正确,说白点就需要进行科学普及。
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应该齐飞两翼。 为什么前几天我还发了一点谣言文案,是因为今天科学跟上了,论文跟上了,但还没有科普。
“在自然界面前,人类永远只是学生”
问:西班牙大流感时军营的士兵为了避免感染病毒,通过铺床单切断了空气体的流通。 现在,负压的气膜版“火眼”核酸检测实验室只需关闭舱门,使舱门中空气体无法“脱出”船外。 你怎么看待这一百多年的变化?
答:如果新冠疫情和西班牙流感成为目标,对人类来说,这是与微生物相爱相杀的过程。 从治疗和隔离的角度来看,今天的做法更先进,应该说人类在掌握工具、手段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某种程度上别人的认识还存在不足,出现了反智行为。 希望大家通过这次疫情有了正确的认识。 特别是孩子们必须接受良好的科普教育。
100年后,人类能治疗病毒的药物寥寥无几。 换句话说,一百年过去了,识别工具越来越强,但由于治疗工具还在路上,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马上就能以适当的方法“治疗”这种病毒。 今天使用的疫苗来源于多年前的技术,也就是灭活疫苗。 在自然界面前,人类永远只是学生。 因为生命的运行规则、程序设计、病毒和人类一样。
"人体细胞中插入了大量病毒的基因序列. "
问:通过追溯基因组可以在人类基因组中发现病毒的痕迹吗?
答:人体细胞中嵌入了大量的病毒基因序列,但没有发挥作用。 HIV原本是逆转录病毒,可以将自己的病毒片段植入人类基因组。 如果说淋巴细胞是警察,HIV是小偷,那就是因为这个小偷已经聪明了进入警察局,自己戴警帽,戴徽章,拿警枪,成为警察的一部分,那就很狡猾了。 病毒有“八仙渡海”的功能,连接自己和人类的“命运”。
实际上是在擦鼻子。 每个人至少有几十种大小不同的病毒。 虽然把鼻腔看成茂密的“原始森林”,但这些病毒与人和平共处。
疫情时代需要“保护头脑”
问: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普通民众该怎么办?
答:对老百姓来说,最重要的有两点。 一是加强公共卫生,加强个人卫生,养成使用筷子的习惯,不吐痰,戴口罩,必要时在密闭空之间佩戴。 二是面对不明事件不相信谣言,不听谣言,冷静思考,放一点子弹。 我开玩笑说,疫情时代“保护大脑如玉”,就是要打破盲从心理,保持科学的思辨精神、独立思考能力。 这是一个持久的话题。 (记者李斌、罗鑫、王普、夏子麟)
免责声明:南亚报业网汇集了全国高质量的优秀网站推荐给网民,给站长提供免费网址目录提交收录的一个窗口,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