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念先回家——新春高原“冠军摇篮”里的坚守与梦想”
青岛新闻网社西宁2月26日电题:让思念先回家——新春高原《冠军摇篮》中的守护与梦想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李琳海
春天的雪后,高原古城西宁穿着单薄的“白色春装”,降温加速行人。 在位于西宁市湟中区的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这是另一个热闹的景象。 新春,选手们还为了自己的梦想在这里继续训练。
多巴基地是中国乃至亚洲海拔最高的国家级高原体育训练基地,面积大,适合耐力训练,被国内外体育界誉为“铸造金牌的工厂”和“培养世界冠军的摇篮”。
2月24日,在多巴基地,青海体工一大队柔道队队员冶承毘(前)和队友吕寻才正在训练中。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李琳海摄影
16岁的柔道家吕寻才家在山东邛城,今年春节期间他们一天也没休息。
记者在基地见到吕寻才时,他正在和队友冶承毘进行技术“切磋”。 一到训练场,这就让平时的好兄弟马上进入“训练模式”,抱着背,睡觉……每一个动作都有板有眼。
“除夕,球队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年夜饭,元旦我们又参加了紧张的训练。 作为运动员,一年来我们很少回家,过年给父母录像庆祝新年的时候,心里很难受。 我很想他们。 吕寻才说。
让思念先回家是所有选手关心家乡和家的事。
2月24日,在多巴基地,青海体工一大队摔跤队队员加晨拉(前)和队友正在训练中。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李琳海摄影
26岁的加拉家在内蒙古赤峰市,是多巴基地青海体工一大队的摔跤运动员,他已经四年没回家和家人一起过春节了。 这个蒙古族选手不善言辞,平时想家的时候看着房子的方向,望着月亮,通过努力和汗水反馈给父母和教练。
2019年,他获得了全国锦标赛自由式摔跤61公斤级冠军,奖牌成为他的勋章,鼓励他朝着更高的领奖台前进。
让思念先回家是很重的责任。
35岁的马存军是青海体工一大队的教练兼选手,在上次全运会自由式摔跤65公斤级比赛中获得银牌。
马存军接触摔跤运动20多年了,从稚嫩的选手到带队的老将,他也经历了蜕变。 他说:“刻苦、钻研、不败的精神是全队胜利的法宝。”
2月24日,青海省体育学校自行队队员在多巴基地训练。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李琳海摄影
目前,多巴基地青海体工一大队摔跤队有32名选手。 其中有20名男选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梯队。 训练馆的墙上写着“流汗为国奋斗 为省添彩”的字是他们对青春的评语。
让思念先回家,是通往“高原体育强省”道路上的所有选手追逐梦想的脚步。
19岁的李莹是青海省体育学校自行车队的选手,现在也是青海省体工二大队的训练队员,这个从摔跤开始训练自行车的姑娘对这项运动有着特殊的爱。
“作为青海本地的运动员,我们从小看环湖比赛长大。 我觉得穿着骑马服,风靡的感觉很帅。 我必须好好训练,为家乡赢得越来越多的荣誉。 ”。 李莹说。
2月24日,在多巴基地,青海省体育学校亲自带队教练吴佩伦(左)和选手李莹在训练后合影。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李琳海摄影
春节期间,在教练吴佩伦的指导下,运动员们每天训练8个小时,在多巴基地绕了近40公里。 李莹今年最大的目标是获得全运会席位。
“在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引领下,青海自行车运动迅猛发展的气氛越来越浓,成为了我们的特点项目和要点项目。 将来,我们将带着好的队伍,培养越来越多的好苗子,帮助高原体育强省建设。 ”。 参加五次环湖比赛的吴佩伦说。
免责声明:南亚报业网汇集了全国高质量的优秀网站推荐给网民,给站长提供免费网址目录提交收录的一个窗口,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