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心病”谁来医?怎么医?”
身体机能减退、退休后的社会角色转换、家庭空郊区化……一系列现实因素使许多老年人产生焦虑、孤独等不良情绪甚至严重的心理问题,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主观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下降。
老年人的“心病”谁来治疗? 怎么做? 在第11届“敬老月”中,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专家、心理学专家、养老服务工作者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或实践经验,“把脉”、“开处方”。
家庭是老年人心中的“温暖港湾”
“家庭和谐、子女孝顺、子女实际支持和感情支持较多的老人,心理依赖感相对较强,对生活积极乐观。 相反,老年人如果缺乏亲情的照顾,就会不依赖内心,没有安全感,物质条件好也不幸福”。 在日前举行的老年心理健康与积极的老龄观培养研讨会上,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授刘均娥分享了热爱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实践经验。
家庭对老年人特别重要。 他们受到照顾,社会参与少,精神诉求相对多,更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韩布新表示,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大数据研究表明,老年人是心理健康的高危人群。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心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丁志宏对10149名老年人年数据的分析研究显示,当回答“有心事或想法最先告诉谁”的问题时,90.2%的老年人选择向家人求助。
丁志宏认为,老年人很少向社会求助,是因为社区提供的服务与老年人的诉求“错位”,服务的质量、价格、理念也与老年人的想法不同。 随着年龄的增长,寻求老年人精神帮助的家庭化、社会化程度越来越低,家庭是满足老年人精神诉求的“主阵地”。
他建议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家庭单位社会支持政策,向照顾老年人的家庭提供援助。 例如,与父母同住的孩子享受住房补贴、制定购房减税等政策、定期落实父母补助政策等。
“互助式”服务为社区老年人精神慰藉开辟“新天地”
“精神慰藉是处理老年人心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 刘均娥说,深入老人心中,处理老人心理问题,是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板块。
但是,在老年人人口基数较大的社区,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承担着很多管理和服务工作,很难很好地监督相关精神慰藉服务的开展。 如何整合资源以解决这个问题
在北京奥运村街道开展的服务项目中,刘均娥组织社会参与热情的低龄活力老人组成志愿者队伍,引诱低龄老人为老年人服务,以“邻里互助养老”等积极的服务形式,有计划、比较高
老年瑜伽、金婚老人婚纱摄影、“老年人谈老年人”讲座、“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信息表达妙手”线下交流会……系列精神慰藉活动中,老年人感同身受、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困惑、负面情绪,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梅丽萍表示,他们大多还没有做好别人眼中期待的老人,很多问题需要诱惑和沟通。
进入养老机构的不适呼唤细致的心理护理
进入养老院后整晚睡不着觉,不停叫管家,为了能睡觉,需要管家陪伴,身体到处感到疼痛,有时请医生……现实中,很多老年人都不适应,产生不安等心理问题
首任朝阳社区院长谭疆宜表示,从养老机构的实践来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可以接受的其他养老服务呈正相关。
她总结发现,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背后有以下原因: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无法把握分寸。 单身老人有强烈的孤独感老年人正常的心理退化会对信息表达产生误解心中的“小我”被无限放大,希望受到关注。 老年人的背景、经验差异会导致文化冲突老年人的情感诉求会导致困惑和冲突,有些老年人有轻度的认识障碍,其他影响老年人生活的家庭缺乏对老年人的正确诱惑,也会责怪老年人,造成更大的心理问题。
制定适应计划,设立“400”服务热线,委托专业社会工作者进行心理监督……最初厚重的朝阳社区运用这些做法,帮助老年人尽快适应“新生活”。
心理学专家陆晓娅表示,老年人的心理波动往往与生活事务相关,护士可以了解这一点,学习更有效的陪伴、信息表达方法,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 (记者田晓航)
免责声明:南亚报业网汇集了全国高质量的优秀网站推荐给网民,给站长提供免费网址目录提交收录的一个窗口,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