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治病治穷 群众增产增收”
青岛新闻网社兰州10月28日电题:科技治疗穷人增产增收
青岛新闻网社记者张安静,崔翰超
秋天,收获的季节。 在田地的头里,辛苦工作一年的农民正忙于“挖宝”。 长长的党参,饱满的土豆,年复一年地为他们创造着财富。
在甘肃省定西市,“苦甲之地”曾经是这里的标签,但贫困已经成为过去。 目前,定西已成为全省中药材主产区、全国地区的土豆良种繁育基地。
过去,老百姓期望通过种植中药材来脱贫致富,但病虫害一直困扰着他们。
受病虫害影响,中药材轻则减产,重则绝产,加之土地不休耕,土壤养分流失,病菌在土壤中积累,中药材产量低位徘徊,种植户难以稳定增产。
渭源县新寨镇三合村党支部书记仲世洲对此印象深刻。 党参栽培是三合村脱贫的支柱产业。 全村340多户村民中,大多数种植党参。
“党参最害怕根腐病。 如果得了根腐病,农民一年的心血就会浪费。 ”。 据仲世洲介绍,长时间喷洒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不仅效果不佳,还影响中药的产量和质量。
截止到2007年,三合村发现了“良药”。 这种药“良药”出自兰州交通大学研究小组之手。
兰州交通大学教授沈彤带领团队致力于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 他们从以前传下来的中药材中得到灵感,开发出了纯粹的中药制剂植物来源的生物农药,即“中药农药”。
沈彤介绍说,“中药农药”具有预防疾病、杀虫、增产等作用。 据宣传应用,“中药农药”对当归、黄芪、党参根腐病防治效果好,采用后中药材亩产可增加15%以上。
年,兰州交通大学与定西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在全市宣传“中药农药”。 在政府补贴的支持下,三合村3000多亩党参使用了“中药农药”。 种植户面临的病虫害难题将得到处理。
定西水园百泉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崔振峰也感受到了科技病虫害防治的力量。 年,合作社种植的土豆2000亩种薯感染了疫情。 崔振峰说:“当时,叶子变黑了。 平时亩产一吨,说病了就没了。 ”。 年,合作社开始采用“中药农药”。 当时,合作社种植的红薯不再瘟疫了。
栽培效果更好,合作社的贫困带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现在,合作社领导着周边560多名群众来做这项工作。
沈彤告诉记者,团队开发的“中药农药”系列产品在甘肃、四川、新疆等10多个省区宣传,累计宣传面积达200万亩。
沈彤说:“我们想用真正的研究成果,处理群众丰产增收的难题,帮助大家稳定脱贫增收。”
免责声明:南亚报业网汇集了全国高质量的优秀网站推荐给网民,给站长提供免费网址目录提交收录的一个窗口,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站将予以删除。